因為近日忙著整理火肚蠑螈的資料,所以沒有時間update小蠑螈的近況。
經過10日,蠑螈幼體強壯了很多,雖然只有兩隻前腳,牠們卻很喜歡到處爬行。一如所料,牠們已經把滿地的線蟲吃光,所以今天馬上到魚街買了一包baby brine shrimp給牠充饑。還替牠們拍下了幾張近照及捕食片段。
被豐年蝦BB包圍了!等我食快D先。
Under the spotlight.
點解會咁光?
我的魚缸、熱帶魚養殖、水族器材、水草及其他水生動物的故事 About my fish tank, tropical fish, aquatic plants and other aquatic creatures
星期一, 4月 30, 2007
星期六, 4月 28, 2007
火肚蠑螈的背景資料
分類資料
綱 Class: 兩棲綱 Amphibia
目 Order: 有尾目 Caudata
科 Family: 蠑螈科 Salamandridae
亞科 Subfamily: Pleurodelinae
屬 Genus: Cynops (Tschudi, 1838)
Cynops 火肚蠑螈的屬名,顧名思義,火肚蠑螈都擁有鮮豔的腹部。然而橙色, 紅色, 或黃色腹部並非是Cynops 獨有的, 蠑螈科Salamandridae 在亞洲的其它家族成員(包括Paramesotriton 和Pachytriton)都擁有如此明亮的腹部。形態上, Cynops的成員都擁有一些共同的生物特征,不過都不容易分辨。Cynops的所有種類都是半水生的(semi-aquatic), 偶爾也會出現neoteny。
Cynops 以相似的頭蓋骨特徵被分類入wolterstorffi group、orientalis group、orphicus group, 和pyrrhogaster group。wolterstorffi group 包括C. wolterstorffi, 和C. cyanurus 。pyrrhogaster group 包括二個日本種類、C. pyrrhogaster, 和C. ensicauda 。orientalis group 只有 C. orientalis, 而orphicus group只包括C. orphicus
1: Cynops chenggongensis (Chenggong Fire Belly Newt) Kou and Xing, 1983
IUCN紅色名錄: 無危 (LC)
分佈在中國南部貴州及雲南 (1,790 - 2,400m asl.)
© 2006 Henk Wallays
© 2006 Henk Wallays
3: Cynops ensicauda (Japanese Sword-tail Newt) (Hallowell, 1861)
IUCN紅色名錄: 瀕危(EN)
在日本特有的品種,分佈在琉球(沖繩)(Okinawa)群島中的奄美群島(Amami).
© 2006 Henk Wallays
© 2006 Henk Wallays
4: Cynops orientalis, Chinese Fire Belly Newt (David, 1873)
IUCN紅色名錄: 無危 (LC)
在南中國廣泛分佈(30 - 1,000m asl.)
© 2004 Jessica Miller
© 2004 Jessica Miller
5: Cynops orphicus, Dayang Newt (Risch, 1983)
IUCN紅色名錄: 瀕危(EN)
只在廣東省的揭西縣被發現(above 600m asl.)
© 2001 David Wake
6: Cynops pyrrhogaster, JAPANESE FIRE-BELLIED NEWT (Boie, 1826)
IUCN紅色名錄: 無危 (LC)
在日本特有的品種,分佈在本州,四國,九州及其他細小島嶼。
© 1998 Max Sparreboom
7: Cynops wolterstorffi, Kunming Lake Newt (Boulenger, 1905)
© 2001 Arie van der Meijden
飼養方法
飼養火肚蠑螈最重要是有空間充足的兩棲缸及大量水草。如氣溫適中,火肚蠑螈大部分時間都會在水中生活,極少上岸。長期在陸上生活的火肚蠑螈只有少數。跟其它水棲生物一樣,牠們對水質非常敏感,突然由水棲改為陸棲可能是代表水質出了問題。如水溫太低,牠們也可能會上岸冬眠。在香港牠們當然不會冬眠,不過夏天水溫太高也可能令牠們多點上岸。
水流方面,火肚蠑螈大多產自水較慢的水池,所以不要用會制造強大水流的濾水器,否則,牠們可能不肯下水。如果不加濾水器,可以每兩週換10-20%的水。當然,低材最好用水草砂來幫助建立良好的氮循環,如果用清缸就最好加濾水器。不要忘記水草其實也會幫忙吸走水中的毒素。
光照方面(給水草的),不能用會產生高溫的照明,低火數的光管已經可以。
溫度方面,中國火龍(東方蠑螈)C. orientalis在夏天要有20-23C而在冬天則要有10-14C。而日本赤腹蠑螈C. pyrrhogaster就較能適應高溫(高一兩度)。
蠑螈是不適宜和其他兩棲類混養的,因為牠們的病菌是可以交叉感染的。
幼體的飼養方法(C. orientalis)
不管成年的火肚蠑螈是哪麼容易飼養,要為牠們養育下一代也並非易事。水生的幼體是較易飼養的,牠們吃豐年蝦幼蟲(初期)或剪開的紅蟲(較大時)。蛻變是牠們的一個重大考驗,可能是基因的問題,蛻變中的蠑螈死亡率很高。蛻變後(會改為陸生),要保證每一隻陸生的幼體也能吃到食物也並不容易。
不少人都會採用半水棲的方法來飼養蛻變後的蠑螈幼體,在堆滿水草(e.g Java moss)的缸中注入2cm的水,不過牠們有機會會爬上缸邊,不肯下水。一年後,如果蠑螈幼體不太擴拒,就可慢慢地升高水位。
綱 Class: 兩棲綱 Amphibia
目 Order: 有尾目 Caudata
科 Family: 蠑螈科 Salamandridae
亞科 Subfamily: Pleurodelinae
屬 Genus: Cynops (Tschudi, 1838)
Cynops 火肚蠑螈的屬名,顧名思義,火肚蠑螈都擁有鮮豔的腹部。然而橙色, 紅色, 或黃色腹部並非是Cynops 獨有的, 蠑螈科Salamandridae 在亞洲的其它家族成員(包括Paramesotriton 和Pachytriton)都擁有如此明亮的腹部。形態上, Cynops的成員都擁有一些共同的生物特征,不過都不容易分辨。Cynops的所有種類都是半水生的(semi-aquatic), 偶爾也會出現neoteny。
Cynops 以相似的頭蓋骨特徵被分類入wolterstorffi group、orientalis group、orphicus group, 和pyrrhogaster group。wolterstorffi group 包括C. wolterstorffi, 和C. cyanurus 。pyrrhogaster group 包括二個日本種類、C. pyrrhogaster, 和C. ensicauda 。orientalis group 只有 C. orientalis, 而orphicus group只包括C. orphicus
1: Cynops chenggongensis (Chenggong Fire Belly Newt) Kou and Xing, 1983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紅色名錄): 數據缺乏 (DD)
- 在中國雲南省呈貢縣(1,940m asl)被發現和收集。其他資料不詳。
IUCN紅色名錄: 無危 (LC)
分佈在中國南部貴州及雲南 (1,790 - 2,400m asl.)
© 2006 Henk Wallays
© 2006 Henk Wallays
3: Cynops ensicauda (Japanese Sword-tail Newt) (Hallowell, 1861)
IUCN紅色名錄: 瀕危(EN)
在日本特有的品種,分佈在琉球(沖繩)(Okinawa)群島中的奄美群島(Amami).
© 2006 Henk Wallays
© 2006 Henk Wallays
4: Cynops orientalis, Chinese Fire Belly Newt (David, 1873)
IUCN紅色名錄: 無危 (LC)
在南中國廣泛分佈(30 - 1,000m asl.)
© 2004 Jessica Miller
© 2004 Jessica Miller
5: Cynops orphicus, Dayang Newt (Risch, 1983)
IUCN紅色名錄: 瀕危(EN)
只在廣東省的揭西縣被發現(above 600m asl.)
© 2001 David Wake
6: Cynops pyrrhogaster, JAPANESE FIRE-BELLIED NEWT (Boie, 1826)
IUCN紅色名錄: 無危 (LC)
在日本特有的品種,分佈在本州,四國,九州及其他細小島嶼。
© 1998 Max Sparreboom
7: Cynops wolterstorffi, Kunming Lake Newt (Boulenger, 1905)
© 2001 Arie van der Meijden
飼養方法
飼養火肚蠑螈最重要是有空間充足的兩棲缸及大量水草。如氣溫適中,火肚蠑螈大部分時間都會在水中生活,極少上岸。長期在陸上生活的火肚蠑螈只有少數。跟其它水棲生物一樣,牠們對水質非常敏感,突然由水棲改為陸棲可能是代表水質出了問題。如水溫太低,牠們也可能會上岸冬眠。在香港牠們當然不會冬眠,不過夏天水溫太高也可能令牠們多點上岸。
水流方面,火肚蠑螈大多產自水較慢的水池,所以不要用會制造強大水流的濾水器,否則,牠們可能不肯下水。如果不加濾水器,可以每兩週換10-20%的水。當然,低材最好用水草砂來幫助建立良好的氮循環,如果用清缸就最好加濾水器。不要忘記水草其實也會幫忙吸走水中的毒素。
光照方面(給水草的),不能用會產生高溫的照明,低火數的光管已經可以。
溫度方面,中國火龍(東方蠑螈)C. orientalis在夏天要有20-23C而在冬天則要有10-14C。而日本赤腹蠑螈C. pyrrhogaster就較能適應高溫(高一兩度)。
蠑螈是不適宜和其他兩棲類混養的,因為牠們的病菌是可以交叉感染的。
幼體的飼養方法(C. orientalis)
不管成年的火肚蠑螈是哪麼容易飼養,要為牠們養育下一代也並非易事。水生的幼體是較易飼養的,牠們吃豐年蝦幼蟲(初期)或剪開的紅蟲(較大時)。蛻變是牠們的一個重大考驗,可能是基因的問題,蛻變中的蠑螈死亡率很高。蛻變後(會改為陸生),要保證每一隻陸生的幼體也能吃到食物也並不容易。
不少人都會採用半水棲的方法來飼養蛻變後的蠑螈幼體,在堆滿水草(e.g Java moss)的缸中注入2cm的水,不過牠們有機會會爬上缸邊,不肯下水。一年後,如果蠑螈幼體不太擴拒,就可慢慢地升高水位。
星期五, 4月 27, 2007
星期三, 4月 25, 2007
星期二, 4月 24, 2007
小蠑螈孵化了(Day4 hatchlings)
今日已經有一隻蠑螈幼體開始進食豐年蝦,相信就是已經4天大的大阿哥,牠的一對手都已經長出來了。孵化的總數已達到17隻,但能吃東西的就只有一隻,其餘還在卵中的幼體都非常活躍,好像馬上就要出來似的。由於只有一隻蠑螈幼體在吃東西,缸底滿佈吃剩的豐年蝦,幸好缸裡還有大量的線蟲,牠們把吃蠑螈幼體吃剩的豐年蝦食清光。到蠑螈幼體長大一點後就會把線蟲也吃掉(我去年的經驗),多好的生態系統。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要保持水質良好,及每天為牠們提供食物。之後就要看他們自已的造化了。
星期一, 4月 23, 2007
小蠑螈孵化了(Day3 hatchlings)
已經連續第三天有小蠑螈孵化,現在共有10隻,他們的活動能力有限,只是偶然的游動,還未會吃東西。他們的鰓都已長了出來,身長約1cm。剛孵化的蠑螈幼體還未能平衡身體,只能側臥在缸底,露出肚子又大又長的卵黃,到了第二天才回復平衡力。初時蠑螈幼體的口未開不能進食,主要依賴卵黃提供營養。
幾天後便可以食剛孵化的豐年蝦,蠑螈幼體本來只要吃一個星期左右的豐年蝦便能改食紅蟲,但由於他們不是同步孵化,可能要買成個月豐年蝦!!
星期日, 4月 22, 2007
星期二, 4月 17, 2007
清除從DIY CO2漏到魚缸裡的Yeast
有一天因為DIY CO2 的細化器塞了,連接的膠管因為壓力太大而爆開,回家時只見到魚缸邊的牆上及地上滿佈糖水。初時以為只要抹乾淨就OK,怎知流到缸中的yeast竟然意外地生長起來,到第二天,水已經變成奶白色,大部份魚都浮到水面吸氣。把大半缸的水換了後,水才變清了一點,但水面還是覆蓋著黏液般的薄膜,情況不太樂觀。果然,第三天醒來,魚缸比前兩天更混濁!在絕望中突然記起yeast(酵母)其實是單細胞的真菌,而真菌又是其中一種主要的病原體,所以有不少藥物都是有抗真菌作用的。然後我把在家中找到AZOO的Anti-fungus tabs加到魚缸中,只過了幾小時,水就回復清澈了。
星期一, 4月 09, 2007
魚缸近照(Fish Tank Today)
魚缸尺寸(Dimensions): 60x29x35cm
魚缸容量(Volume): 60 公升
過濾系統(Filtration): Wisdom M-30
底床(Substrate): 小石(Gravel)
CO2: DIY
照明(Lighting): 36WPL x2
植物(Plant): 水榕 (anubias nana), 椒草 (Cryptocoryne retrospiralis & Cryptocoryne wendtii), 玫瑰皇冠/紅蛋(Echinodorus osiris "Red Amazon Sword"), 長葉九冠 (Echinodorus uruguayensis), 柳葉水蓑衣 (Hygrophila salicifolia), 鐵皇冠/鹿角鐵皇冠(Microsorium pteropus "Java Fern"), 槐葉蘋(Salvinia auriculata), 水羅蘭(異葉水蓑衣) (Synnema triflorum/hygrophila difformis), 水蘊草/蜈蚣草 (Egeria densa), 水蘭 (Vallisneria sp), 爪哇莫絲 (Vesicularia debyana) etc.
魚類(Fish): 三間鼠(Clown loach), Botia rostrata, 紅鼻, 飛狐, 藍印鼠, 黃金鼠, 紅肚鉛筆, 班馬魚, 孔雀魚 etc.
星期日, 4月 08, 2007
蠑螈再一次產卵(Newt lay egg again)
星期日, 4月 01, 2007
蠑螈的成長過程 (Life of a juvenile newt)
自從約四至五個月大開始,蠑螈的鰓就開始消失,然後離開水面。初時,它們不董如何在陸上中食紅虫,因為在水中是像魚一樣的用水流吸入紅虫,但在陸上就要改用口咬紅虫。
經過一星期後,它們開始食紅虫。初時兩日一次,後就一星期兩次。但三隻蠑螈中,其中有一隻就始終都是食得很慢很少,過了超過一個月,它終於水腫而死。另外兩隻就繼續在陸上生活了好幾個月。大概一個月前,它們的胃口開始變差,身型較細的一隻更無故死去!
當時,剩下的一隻蠑螈已經有超過2cm長,約十一個月大,心想它離死期也不遠。但今天,這隻蠑螈BB突然又回到水中,非常活躍,並胃口大增,希望這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
經過一星期後,它們開始食紅虫。初時兩日一次,後就一星期兩次。但三隻蠑螈中,其中有一隻就始終都是食得很慢很少,過了超過一個月,它終於水腫而死。另外兩隻就繼續在陸上生活了好幾個月。大概一個月前,它們的胃口開始變差,身型較細的一隻更無故死去!
當時,剩下的一隻蠑螈已經有超過2cm長,約十一個月大,心想它離死期也不遠。但今天,這隻蠑螈BB突然又回到水中,非常活躍,並胃口大增,希望這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
訂閱:
文章 (Atom)